不可忽视的还有日本这个大的玩家,在传统车时代日本的丰田本田,甚至把美国的车逼得节节败退,日本的新能源有松下电池做得很好,还在先发制人,搞氢能源,为什么日本重点发展氢能源?因为发展锂电需要锂、镍等材料,日本都没有,中国有一些,主要储存在澳大利亚、拉美。日本在氢能源领域目前还是领先的,并注册大量专利,注册专利就是位置优势,就可以向别人申请收专利费了,这是一种商业模式。为什么美国可以打压华为?因为半导体的原材料是硅,美国最早申请了这个专利,所以奠定了美国的芯片霸权,美国每年专利费收益很大,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掐掉别人的专利使用权,这就是在位者的优势。那么同样新能源也是如此,但现在大家都拉平了,传统车中国不如别国,但是新能源时代,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。第三次能源革命中,谁能率先跑出来,谁就可能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、能源革命的霸主。为什么新能源空间巨大?我们去年卖了352万辆车,渗透率13.6%,按照S型曲线理论,当一个产品它的渗透率超过10%,它的基础设施、技术迭代、消费者使用习惯,就进入到了一个快速渗透率提高的,爆发式增长阶段。那么新能源车在去年达到了352万辆,增长1.6倍,今年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600万辆,将近翻倍增长。今年中国GDP增长上半年2.5%,全年预估在4%左右,但是新能源增长一倍,在全球经济处于低谷的背景下,有一个行业能够增长一倍,你就要留意了,这就像20年前的房地产一样,它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。
那么,我们站在现在往后看,新能源车究竟有多大空间呢?我们现在整个乘用车销量2600万辆,截止到今年,新能源汽车销售600万辆,渗透率25%左右,那后面还有四倍空间,再考虑到我们这个汽车保有量的提升,那么未来可能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是3000万辆。如果未来新能源完全替代燃油车,那就是五倍空间,如果留个10%给燃油车,那就是四倍空间,你现在能不能找到一个行业,确定性如此之强,又在快速的增长,在未来五到十年有四倍空间?只有新能源!而且新能源的产业链条又特别的长,整车三电,电池电机电控,正负极材料,电解液,还包括未来的智能驾驶,锂矿钠矿巩矿,涉及的软硬件,车路协同,无人驾驶,共享出行,产业链是非常巨大的。房地产大的存量时代结束了,峰值出现,去年我们房地产销售约十八万亿,现在房地产往下走,那么谁能替代房地产把这个巨大的缺口顶上?就是新能源。比如说我们卖600万辆,10万、15万一辆,这就将近一万亿,再加上上下游呢,那可能就是三万亿,虽然距离房地产还有巨大差距,但是它在快速增长,房地产是以每年负的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下滑,未来我们整个新能源这个赛道,市场空间不是万亿,是十万亿,十五万亿的空间。未来有可能能够替代房地产成为中国最大支柱行业的,没有别的,就是新能源和数字经济,而新能源和数字经济是相互迭代、相互支撑的。新能源有大把的机会,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:当下不投新能源,新能源五年内完成爆发式变化就像20年前没买房。
看好哪些新能源的方向?▌一是整车。在传统车时代,中国的燃油车在世界上是没有地位的,因为其他国家,像是美国,从福特开始,汽车工业长达上百年,中国想用短短十年二十年赶超别人一百年的沉淀,是不大可能的。更重要的是专利,天天被收专利费。还有一个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,我们远大打算用市场换技术,结果市场丢了,技术也没换回来。传统车时代满大街跑的高端的BBA,中端的,也都是人家日本、美国、德国的车,中国的车基本是低端的不赚钱,这就是传统车时代。现在新能源车时代不一样了,因为大家拉齐了,比如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和燃油车的零部件是不一样的,新能源核心零部件是三电,电池电机电控。所以大家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,虽然全球来看特斯拉占了先机,但中国的比亚迪,包括长城、吉利等等,都在积极的向新能源汽车进军。所以,在新能源汽车时代,中国是有可能换道超车的。
新能源赛道上我们之所以在全国都有一席之地,更重要的是动力电池,动力电池占整个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%,得动力电池者得天下。全球前四大动力电池企业,中国占了两席,第一是宁德时代,出货量全球排第一,第二是日本松下,第三是韩国LG,第四是比亚迪,后面还有我们的中创新航、国轩高科、欣旺达、亿纬锂能等等,全球前十大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占了一半。所以在整个新能源汽车时代,无论整车,还是核心零部件,包括未来比如说智能化。百度推出的Apollo无人驾驶,华为的汽车智能化升级,中国企业都站在了战场一线。中国企业家的进取心是非常强的,我听他们讲宁德时代,全球动力电池的老大,曾毓群在他的办公室挂了一幅字,叫赌性坚强。第一是赌,赌要动脑子;第二是坚强,需要意志力,魄力极大。当然动力电池的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也在快速的追赶、跑马圈地,老大的位置并不意味着江山永固,行业竞争十分激励,格局瞬息万变。包括中国的天齐锂业、赣锋锂业,这些上游企业,我们还在积极的在全球大规模的并购,比如并购澳大利亚的锂矿,能看出我们在整个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上是有先发优势的。在全球来看,真正在产业链达到了闭环,有竞争力的,能够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革命的两个巨头,不是美国就是中国。有同学会问,日本、欧洲、德国都是传统车燃油车时代的霸主,为什么他们就不行呢?这就叫诺基亚时刻,在功能机时代,诺基亚好厉害的,在苹果手机智能机出现之前,2010年前后,诺基亚是世界的霸主,一度占据了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0%,后来乔布斯发明了苹果手机,我们迎来了智能机时代。两三年的时间,诺基亚就从世界霸主快速衰落。现在全球燃油车也在面临着诺基亚时刻。大家也会问,为什么这些国家不做新能源?这就叫经济学上讲的沉没成本,他们原来在传统汽车投入太重了,是传统车时代的既得利益者,现在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,就是革自己的命,这个事儿是很痛苦的。当然,他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强大工业制造能力赶超我们呢?这取决于这些国家的危机感,现在看德国也开始往新能源转型,包括宝马、大众都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,但是比美国、中国落后了一步。讲是这么讲,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,制造业是非常惨烈的,它跟地产企业不是一个概念,地产本质上不是制造业而是金融,制造的东西都甩给了上下游,在预售制的背景下,实际上房地产玩的是金融,高杠杆、高周转,这不都是金融吗?而制造业,是需要巨大的耐心的,你会发现我们不少原来做房地产,包括一些金融的财团转型做新能源,现在还没看到一个成功的。我对这个事情提出过谏言。前一段时间,给小米也提出建议,很多人都说我是在泼冷水,但是我是真的希望他们好。我给雷军新书写的推荐语是:“这次读《小米创业思考》,依然心潮澎湃。人这一生,无非是认识时代,认识自己,认识使命。成大事者,智商情商都不如心力。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永不言败、永不知足、勇往无前的企业家精神。”有些人说老任还是比较真诚的一个人,在你如日中天的时候我可能会给你泼冷水,在你困难,挫折的时候,我反而愿意给你打打气。弱小不是进步的障碍,傲慢才是,谦虚使人进步。中国的企业家造车一定要想明白,第一,有没有这个基因;第二,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造车的烧钱速度,跟造别的不是一个概念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几十亿连入场券都拿不到,因为建一个工厂就得几十亿,真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入场券起步两三百亿,这不是一般人玩的,五年前,中国新势力造车企业五六十家,现在剩下五家,90%的新势力企业流血而死。所以,你看到的都是带着光环的成功者,你没看到的是这个行业竞争如此激烈,烧钱如此快速,90%已经离场了。新能源时代到最后还有一轮洗牌,全球不会有那么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,三股势力,一个是新势力造车,互联网造车;第二的传统车的转型;第三是有核心零部件再去造车,比如比亚迪,原来是造电池的,后来造车。到最后全球能够剩下的整车企业恐怕也就是那些。
新能源未来还要有一次革命,未来的革命我认为是分三个方向的:第一个方向是从煤电转向绿电,现在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伪命题,因为大家想,现在新能源汽车用的电从哪儿来?中国目前的电70%是煤电,剩下的才是水电、光伏和核能。也就是说中国目前还是主要靠煤电,是高碳电,未来没有光伏、风电、储能、燃料电池的发展,我们的新能源就还是个伪命题。新能源革命,未来也会革新能源的命,绿电会对煤电进行大规模的代替。第二个方向是未来的智能化革命,上半场是电动化,下半场是智能化,智能化有可能改写整个行业,比如无人驾驶,共享出行、辅助驾驶,车路协同这些领域。第三个方向是燃料电池的革命,如果说未来氢能源大规模普及,现在的锂电、三元电池,岂不是都被替代掉了?原来的那些厂线是不是大量的都被废掉?这个行业在快速的变革当中,你会发现还会有一轮一轮的起来,一轮一轮退场,这就是这个行业非常刺激的地方。我们现在看到整车企业已经有万亿巨头出来了,国外有特斯拉,国内有比亚迪,动力电池也已经有万亿的企业,比如宁德时代。很多同学问怎么去寻找下一个宁德时代,下一个特斯拉,下一个比亚迪呢?我跟他讲,它可能就不出在这个领域,下一个万亿企业出现在哪里?我给大家做一个大胆的预测,我认为可能是在智能驾驶,智能化,光伏,储能,燃料电池这些领域。这些行业能为大家带来几十倍几百倍的回报,惊心动魄,也九死一生,因为这些行业空间巨大、爆发力巨大,但同时也特别烧钱,而且还在快速的技术变化与变革。做一个大胆的预测,未来行业是什么格局?特斯拉,肯定有一席之地。但我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一定会崛起,那有同学问,任老师,现在美国不是出来法案了吗,也试图在新能源领域去中国化,我跟他讲这跟芯片领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,美国在芯片领域占据了大量的先发优势和专利,叫芯片霸权。新能源,中国跟美国同一起跑线,美国不可能、也无法遏制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崛起,它不具备打击中国整个新能源链条的能力。那么未来汽车界的世界格局,新能源五年内完成爆发式变化我认为是中美两强,再加上德国、韩国、日本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给这两强做配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