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去了上海,见了一众同业老师和朋友,抱歉行情顾不上具聊。
作为一个既成职业期货股票研究人和实战兵,最近我在设想是否每周定期和新老朋友们做做现场视频互动交流。
就是时下流行的直播。
实话我以前觉得直播挺无聊,但现在觉得也有它存在的意义。
抖音上很多专业人的普及吐槽我觉得确实常有启发。我就想如果我也照葫芦画瓢,不仅可以集中时间和同道朋友们立体碰撞交流,在投资大丛林群策群力捉妖降妖,而且多一种虚拟现实“聚会”方式。
就像隔三差五大家碰头吹牛,不对称满足台上台下一起刷存在的话痨需要,对延年益寿、预防老年痴呆也会有点意义?
只是两个问题还很纠结。
第一就是本尊长得太丑,而且人老珠浑,不知要不要露脸吓人。
第二是要不要每天都播,会有多少投资朋友有兴趣天天打卡。
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言建议,谢了。
最近市场其实不仅有戏,而且很精彩。
我说的不是A股,不过A股虽然谈不上精彩,但起码也是安静隐忍的,周期低估的煤炭有色银行,强者恒强的白马和确有硬核的龙头科技股,只要回调,都是相对放心的铲钱机会。
我说的主要是期货。
美联储天量放水,美元指数一路奔熊,疫苗开始量产,信心共振加上需求恢复,国际大宗商品已经很少还能按捺得住了,多头一直连续顶撞。
铜锌铝为首的有色金属虽然连续涨幅已经不低,但放在年线级别,位置又在小腿部位,即使你不敢追高,做空也更要当心,何况中国需求也真的很强。
高盛说明年是大宗商品牛市之年,虽然不能迷信,但熊了多年,大宗商品确实越来越近反扑年月了。
最近更典型的战场还在煤炭和矿石。
周四我在自己微信群里预测矿石可能破千,没想到到周五晚上就7点之遥了。
焦煤3天最高涨幅9%,郑煤也连续4天加速长阳。
碰巧这两类品种都是澳洲名特产,都知道最近中国政府对澳洲很不客气。当然,这只是两者开始疯狂大涨的部分原因之一。
还在澳洲今年70%的矿石都运到中国了,上周(1月30日-12月4日)进口铁矿石现货还在强势上涨,又创年内新高。
公开的原因还是共振,欧美等主要市场钢材需求加速,矿石海外需求连续增加,国内钢厂需要补库,内外共振,铁矿石就这样连赶带吓轰上去了。
不过大商所上周三和周四连续发了监管和警示,虽然暂时没压住多头激情,但短期的强弩之末突然倒戈需要警惕,只是倒戈之后,我想双头还是大概率要有的。
煤炭的爆发主要还是国内情势,安全检查,开工率下滑,蒙古进口因为疫情大幅收缩,澳煤80艘大船压在关口清关不畅倒不算主因。下游焦炭利润很爽,需求就一直强劲,所以焦煤可能还要飞扬一段。
长年温顺的郑煤这次也搞了大事,涨势狠劲只有2016年能比,距离2017年类似行情也只有10点之遥了。
当然这样的对比参考太过想当然,眼下电煤需求旺季,北方降温,进口严重受限,也不是2017年基本面同日而语。
所以动力煤期现价格一时可能比焦煤焦炭更难拐头下降,但连续暴涨,多头阵营也有赚崩神经的,随时可能逃窜砸坑,考验你的处变心力。
我早起做期货也是怂逼心态,觉得自己一点小钱就要去玩ta玉米一类大多时候日k很瘟的品种,后来才明白效率还是来自上天入地的明星品种,因为行情被压缩在了更短的时间。
至于所谓狂飙品种所谓盈亏波动太大,实在是个伪问题,你计划交易,控好仓位和止损就不怕野马踩踏了。
而且狂飙品种常有另一个好处,那就是双边机会,物极必反,情绪过度,一旦倒戈,起码都会经历另一段短暂反向恐慌和贪婪。总比小幅振荡反复打脸来得更有机会。
行情走得越是鹤立鸡群,上天入地,反向机会就越是确定。只是判断拐点没那么简单,最好的方法是持续跟踪了解基本面,相应作出前瞻性猜想。
次好的办法是参考历史类似幅度和时间跨度,不断试探性建仓,拿小止损试单大盈利。对了就保护好成本,移动止损。
1月就要到了,黑色系1月合约大跌概率基本没了,但高位振荡是必然会来的。其实现在期货老鸟们都还是期待黑色继续疯狂的,即使做多没吃到肥肉,后面做空起码更有希望了。
反观历史,又有几次商品连续走牛走熊的呢,利润太好就会拼命扩产,工业品不是一次性种植的大豆,放下包袱就能开动生产机器。